我有幾件親身經歷的小事,足以讓人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民生情懷,同時也藏著日照的溫度。且聽我道來:
2016年,有位臺灣老師在日照指導教學,初來乍到時很是別扭,說:斑馬線太少,機動車駕駛人也沒有禮讓斑馬線的習慣。這位老師還說,馬路上缺少必要的斑馬線,過個馬路需要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才能過去。
2018年,去威海住了幾天。賓館附近有一家城市書房,每天早晚路過時,女兒總在門前流連。書房里有大學生在復習,有小學生在溫課,有職員模樣的人在“充電”,有老人在閱讀……艷羨之余,內心無比期盼同樣作為沿海城市的日照,何時也能書房遍地,書香滿城。
2019年,女兒上一年級,下午4點半就放學。雙職工家庭,父母在外地,沒法幫助接送。只能每天下午請會兒假,接了女兒再來上班。但是天長日久,也不是個辦法。只好把孩子送到助學園,每個月陡增近兩千元的支出,幾乎相當于一家三口一個月的生活費。當時心想,熬兩年,等孩子上了三年級,就不用接送了,放學后就能自己回家做作業了。
以前,家住兗州路,每次下大雨,車就當船開。其中有一次,積水太深,把愛車的前保險杠都給沖掉了。今年雨水更大,兗州路經常成河,7月22日那場大雨,同事的車遭遇沒頂之災,眼看著價值十幾萬的車被沖走、報廢。
這些事情看起來都很“難”,但是能解決嗎?能!
如今,放眼市區,鮮見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的行為,機動車禮讓斑馬線蔚然成風。斑馬線上,市民、游客頻豎大拇指點贊!
今年,建設城市書房被列為日照市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,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城市書房紛紛建成開放,且根據市民需要延長開放時間。城市書房業已成為日照一道極具魅力的風景,必將豐富市民和外地游客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和回憶。
小學課后服務,又一件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!套用一句廣告語——“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放學時間啦!”根據家長意愿,小學生下午放學后,可以在校延時學習到6點,教師全程監管。家長從容上班,下班后從容接孩子,回家從容做飯……幸福指數飆升??!
前幾天,再次采訪兗州路排水體系改造問題,得到答復是:該路段周邊小區及道路都已列入今年雨污分流改造計劃,今年年底會基本完成城區雨污分流改造;同時,計劃在該處沙墩河上建設個泵站,如果水量較大,會立即對河水進行抽調,目前方案也已進入論證階段。以上工作完成后,兗州路路段積水問題將會有所緩解。不僅如此,主城區612多個小區同時開展雨污分流改造,完成改造后,生活污水再也不會直排河道了!
其實有些問題的解決關鍵點在于:有沒有把自己當成老百姓的服務員?有沒有真正想為老百姓辦事?有沒有讓百姓盡快盡多享受民生福利的決心和勇氣?有沒有事不避難,勇于擔當、敢于負責的膽氣、志氣和豪氣?
用現在小學生都會背誦的一句話來說,就是:天下事有難易乎?為之,則難者亦易矣;不為,則易者亦難矣。
城市發展的高度,要看百姓的幸福指數。短短幾年時間,這些老百姓期盼解決的“難題”,都得到了解決,或正在解決。
同市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,一件接著一件辦,一年接著一年干,一系列民生難題得以解決,體現出日照市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懷,體現出市委市政府民生優先、群眾優先的定位,更體現出這座海濱新興城市的氣度和溫度。
(來源:東行記事)